本学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研引领、质量为先”“以研促教、科研兴校” 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先导、服务功能,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以强化教学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为突破口,深入开展教学研究,用课题研究有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精心打造学习型、研究型教师队伍,努力实现“全体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教育理想。
一、组织学习与研讨活动,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学校充分利用各类教育教学观摩、讲座、培训、教研组会以及网络平台等形式,定期开展科研理论知识的学习,讨论课题指南、选定研究主题、学习教育科研方法,强化教师的教科研意识,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为了让教师们站在教育科研的前沿,还邀请市、区级专家作科研培训,邀请区科研专家袁建平进行教育教学案例撰写讲座,让教师们更清晰如何做案例研究。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论文评比,余秀芬获得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运用调查研究方法优秀成果评选市级三等奖,朱亦清在2020年中小学幼儿园课题情报综述征文评比中获区级二等奖,胡平,蒋燕萍获奉贤区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三等奖。
二、做好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
本学期是2020年下半年,按常规将在本学期开展区级课题的开题和结题工作,为了更好的提升科研服务质效,科研室充分做好准备工作,结合科研常规管理,结合开题和结题开展相关培训,以活动促提升、以培训促质效,累计完成3项区级课题的开题和区级课题的预申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校科研室还严格按照区科研手册3.0版的相关要求,认真做好区级、校级课题的过程管理,完成了2020年区级一般课题的开题和结题(解放路小学资源联盟体)工作,对各项课题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科学的指导和评估,为课题研究地有效开展,提供了积极指导和帮助。并积极配合校长室和其他条线部门做好相关工作,团结协作,共同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三、科研、教研、师训三位一体,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效
1、学习内化提升
加强全学科教师《课程标准》、《教学基本要求》、《单元教学设计指南》的学习,营造学习研讨的氛围。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如:重讨论的“学科沙龙”、重培养的“师徒结对”、重研究的“组内学习”、重提升的“专家讲座”等,以能者为师,以同伴为友,积淀专业素养。
2、活动凸显“四化”
双周由教导处、教研组长等组织开展大组教研活动。单周由备课组长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在校龙头课题《农村小学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校本研究》的引领下,聚焦专题,立足课堂,做实研究,促进成长。
(1)自主教研常态化。每位教师积极、主动、高效地参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多学习多思考,多感悟多反思,多改变多提升,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素养,提升教学能力,让自主教研成为每位教师的常态行为。
(2)活动研讨主题化。依据教研组期初制定的研究专题设计好每次教研活动主题,研究日常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研究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学生作业量、作业效率、学习压力、思维品质等。
(3)研究形式多样化。教研组扎实有效、丰富多彩地开展教研活动,例如与专家面对面、名师课堂赏析、文本解读与再构、名师课堂模仿、网上课堂、主题论坛、研讨课观课评课、教师专题沙龙、个别案例分析、素养比拼、本体知识学习、同课异构、作业体系研究等,让教研活动都能成为教师交流与成长的平台。
(4)研究内容系列化。开展系列化的主题教研,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四、配合区、校做好其他相关工作
本学期,学校科研室负责了学校区科研合格校的复验评估工作;积极参与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评估和行规示范校验收等工作,认真组织整理好与科研有关的资料,积极配合做好份内工作,得到了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