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济|教学总结】头桥小学2020学年第一学期教导处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1-04-14 来源:头桥小学

本学期教导处在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改变教育教学行为”研究为重点,以“绿色指标评价”为核心、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为方向,围绕新成长教育理念,以“新课程”“新课堂”“新评价”“新教研”为抓手,坚持“全面课程、校本特色”,着力构建“教师欣赏学生、学生尊重教师、个体主动发展、同伴互动合作”的新成长课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同时深化绿色指标评价改革,树立和践行全面的教育质量观,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严格落实课程计划,确保课程实施

1、国家课程实施

按照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2020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要求,制定并落实学校课程计划,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建设,促进国家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真正落地。

1)坚持健康第一理念,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根据学生学习、生活规律,合理安排学校作息时间。在8:15后安排集体教育活动,认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落实“三课(四课)两操两活动",加强体育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

2)开足开齐三类课程,严控周课时总量。开足开齐“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 、“探究型课程”三类课程,每周周课时总量一、二年级33节,三至五年级34节。

3)规范设置午会课,落实各类专题教育。根据《上中小学专题教育整合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精神按15分钟时间每天安排午会课,在课程表上注明各类专题教育具体落实的时间。即周一:行规与礼仪;周二:专题教育;周三:卫生与健康;周四:红领巾广播、安全教育;周五:悦读活动。

4)落实“快乐星期五”,系统设计活动内容。每周五下午集中安排“快乐活动日”

2、校本课程建设

结合“快乐星期五”、“3.30活动”开发校本拓展型课程。通过外聘专业教师、校内教师根据自己特长、学生需求,开设各类校级拓展课程和班级拓展课程30余门,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让丰富的课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打造一批校园小明星、小达人。

本学期学校开展“水乡舢板,麦钓启航”创新学习综合实践课程课程建设,聚焦水乡特有的麦钓船,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去认知麦钓船的产生、演变、发展,从古镇风土人情、水乡生态调研、麦钓技艺传承、船儿承载启航四个模块探索自然环境与麦钓技艺本身的联系。

二、切实规范常规工作,提升课堂效能

1、基于课程标准,规范教学行为

各学科教研组认真解读学习各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指南》、《教学基本要求》和《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为教师的实践研究指明方向。以《头桥小学教师备课规范要求》、《头桥小学教师作业批改要求》、《头桥小学绩效考核实施方案》等制度为依据,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为学校开展课程与教学工作奠定制度保障。

2、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减负增效

重点关注备课、上课、作业、评价与辅导等“五环节”的有效实施,积极探索备课、上课、作业等教学环节的一致性,切实将基于课标的教学与评价工作落到实处。明确学段目标、年级目标、单元目标、单课目标,基于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评价活动、课后作业和阶段练习等,以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1)实施集体备课,保障有效教学。

完善学科教学计划,特别关注单元教学计划的整体规划和单元作业设计、单元练习与双向细目表的匹配等。期初利用教研组备课组会议明确各学科备课要求,即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修改和教学反思。备课的重心应放在如何体现“教师的教”引导“学生的学”上,要做到: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学生训练目标;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学科德育的渗透,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方法;有合适精当的练习;有“个别化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2)提高课堂效率,落实有效教学。

着力于智慧课堂”的构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尤其关注教师内在的教学品质和行为,关注教与学的方式改变,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加强教学过程的观察、分析、判断,运用教学机智应对教学中生存的问题,关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3)优化作业设计,巩固课时教学。

认真落实“减负增效”精神,精心设计作业,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巩固和应用,增强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明确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回家作业,控制口头作业量;三四五年级书面作业量控制在大部分学生能在1小时内完成。以《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为依据,备课组为单位,整合各单元教学内容,提炼教学目标,设计单元作业,形成以单元双向细目表为标准的单元练习。要求各年级各学科备课组统一教学进度,基本统一作业量,作业要做到精选、精讲、精练和精批。

4)务实个别辅导,深化有效教学。

关注班级后进生的发展,建立后进生转化跟踪记录。每位学科老师根据自己任教班级学生特点,重点负责几位后进生,在分析诊断学习困难原因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记录成效。同时,学科老师也关注班级学优生的发展,定期进行动态分析,通过各种方法指导优化,落实训练,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5)科学规范评价,助力有效教学

积极推行等第制评价机制。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业成果三个维度,不同学科针对不同模块对学生进行等第加评语相结合的分项评价,在日常教学、作业、辅导等过程中,充分发挥评价融入教学、评价促进学习的功能。

本学期实施“晓评价”,建立“开济之星”评价机制,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活动中积极争章,期末评选出“广博”之星、“贤达”之星、“明智”之星、“创新”之星、“开济”之星。

期末,由教导处牵头组织学科命题组,基于课程标准,科学、创新命题。以课程标准描述的水平要求和区级以上模拟测试卷为范式,以备课组统一的学生实际学习内容为依托,控制好知识积累和综合能力考查的度,做好双向细目表,精心选择命题素材,仔细推敲题干表述,明确命题考查指向。考查学科做好质量分析和反思,有分析,有措施,有总结,有存在问题的剖析,有改进举措的落实等。综合学科教师通过日常学习、作品展示、知识点考查等形式来评价学生学业成果。

3、做好起始年级的衔接工作。

积极开展起始年级的学习准备期及有效衔接课程,关注一年级学生在准备期内的身体与心理的双重适应,以平稳过渡、习惯养成为宗旨。关注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培养,发挥一年级准备期评价导向功能。

8月23日,开展“云端相约 幸福启航”一年级新生家长在线培训,做好家长的专题培训。9月25日,学校开展了“培养习惯促成长 扬帆启航绽幸福”一年级学习准备期学习习惯验收暨视导活动。9月30日,开展了“扬帆启航  快乐成长”一年级准备期展示暨家长开放日活动,加强了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主动向家长展现一年级准备期零起点教学的成果,展现学校风貌和师生风采,引导家长主动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积极配合学校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和谐的发展,形成教育的合力。

4、抓实2020届毕业班工作。

夯实五年级教学,主动对接解小联盟体,召开教学工作、交流展示研讨工作,优化课堂教学;关注对学习困难学生、特殊学生的辅导、帮扶和指导,加强作业研究和指导,加强家访以及教学跟踪指导,协同家庭教育力量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业成绩。

三、着力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内涵发展

教研组是教师专业提高的主阵地,抓好阵地建设,既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又能促进相互提高。本学期将强化学科教研活动管理,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内容、有成果、有反馈。

1、学习内化提升

加强全学科教师《课程标准》、《教学基本要求》、《单元教学设计指南》的学习,营造学习研讨的氛围。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如:重讨论的“学科沙龙”、重培养的“师徒结对”、重研究的“组内学习”、重提升的“专家讲座”等,以能者为师,以同伴为友,积淀专业素养。

2、活动凸显“四化”

双周由教导处、教研组长等组织开展大组教研活动。单周由备课组长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聚焦专题,立足课堂,做实研究,促进成长。

1)自主教研常态化。每位教师积极、主动、高效地参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多学习多思考,多感悟多反思,多改变多提升,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素养,提升教学能力,让自主教研成为每位教师的常态行为。

2)活动研讨主题化。依据教研组期初制定的研究专题设计好每次教研活动主题,研究日常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研究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学生作业量、作业效率、学习压力、思维品质等。

3)研究形式多样化。教研组扎实有效、丰富多彩地开展教研活动,例如与专家面对面、名师课堂赏析、文本解读与再构、名师课堂模仿、网上课堂、主题论坛、研讨课观课评课、教师专题沙龙、个别案例分析、素养比拼、本体知识学习、同课异构、作业体系研究等,让教研活动都能成为教师交流与成长的平台。

4)研究内容系列化。开展系列化的主题教研,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3、“好课多磨”

本学期备课组开展“好课多磨”活动。备课组期初选定一个教学内容进行磨课,通过一轮又一轮的打磨,教师与教材、学生、自己产生对话,不断探究、反思和调整,感受磨课带来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及教学能力的提升。

四、丰富教学节活动,助推教师成长

紧紧围绕本届教学节的主题 “新课程 新成长”,着力构建“教师欣赏学生、学生尊重教师、个体主动发展、同伴互动合作”的新成长课堂,树立和践行全面的教育质量观,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形成理念共识

我们通过专家引领、团队共研、个人汲取形成“新课程、新成长”理念共识,坚持质量为本,探索新成长课堂教学模式,推动新成长课程内容体系创新,为每一个学生的新成长搭建更好的教育平台。

2、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

引导和鼓励广大中青年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大胆探索充满活力的新成长课堂,有效促进广大教师教学专业能力水平新的成长,我们推荐了教师参加了语文、道法、探究三门学科的教学评比,胡平老师获得了区探究型课程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三等奖。

3、在线教学案例评选

为进一步总结疫情期间在线教育的经验,让在线教育更好赋能传统教学,发现挖掘成熟经验和优秀教师,学校教师积极参与优秀教学案例征集评选工作。,陈兰老师撰写的《在线教学中如何落实有效提问——小数加减法》教学案例》获得区三等奖。

4、“农商行杯”新成长课堂教学大赛暨第二届“开济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

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目标,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双新”实施,推动新成长教育创新,推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度融合和有效应用,打造智慧课堂,学校积极参与新成长课堂教学大赛。学校共推选了12位青年教师参与了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参赛教师精心准备,学科团队参与磨课,并邀请了卢湾二中心的骨干教师来校指导,展示。

五、精准托管,助力新成长

 为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均衡发展,上海市区学校对乡镇学校进行精准委托管理,卢湾二中心小学对头桥小学实施精准委托管理,为能让托管工作更有效,有的放矢的进行针对性助力,我们双方学校前期作了充分的准备:2020年8月31日,头桥小学的全体行政领导来到卢湾二中心小学,与陈校长进行前期的洽谈,9月9日卢湾二中心行政领导来到头桥小学进行实地考察,对接启动仪式的相关事宜。9月22日双方学校在头桥进行了精准托管的启动仪式,同时也开启了头桥小学学习成长的新通道。通过前期的准备、商讨,根据我校的发展方向及所需,卢湾二小制定精准管理方案, 开启我校的新成长之路。

10月19日、20日二中心的学科骨干教师在严慧副校长的带领下,走进我们的课堂,为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精准把脉,有效诊断课堂问题,手把手指导,从教学理念到设计,有效促进了我校青年教师的发展。12月14日二中心语数英学科带头人深入学科教研组活动,观摩我们的教研活动,切实有效地指出问题,并给出中肯的建议。接下来二中心的教学节比武课,展示课,主题讲座都邀请我们的老师参加观摩学习,并且请专家到我校进行专题讲座,洪雨露老师的讲座给老师们注入一股新鲜的力量;陈瑾校长开展的班主任讲座有效指导班主任老师顺利开展工作;德育学科带头人郑颖老师《怎样做幸福的班主任》的讲座,让全体老师耳目一新,善于观察,勇于实践,做一个有心的班主任才是幸福的事。为更好提升我校行政领导和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2021年 1月6日下午头桥小学的徒弟代表来到卢湾二中心小学,参加“专业发展始于心·携手共进践于行”的师徒结对仪式。陈瑾校长用“精诚合作,教学相长,与时俱进,共赢共生”这四个意义非凡的词语寄语勉励,我们也将借风破浪,扬帆前行。

六、融合“云平台”,推进 教、研、训、评一体化

贯彻落实《奉贤区教育局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积极推进奉贤智慧教育云平台应用,进一步提高教育信息化管理和应用水平,以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现代化。学校积极运用云平台组织开展教学、师训、科研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以信息化应用提升全区学校办学品质。

1、着力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注重教师专业化水平、教学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综合发展,鼓励教师探索新型的教与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培养教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

2、积极推进“云课堂”应用。积极利用“云课堂”开展微视频应用、网络教研、教学评比与教师培训等。学校教学节期间积极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比武,并利用录播室把所有参赛课、优质课录制下来,并发布到区级“云课堂”平台进行评比。截止目前,我校已有59节优质课上传平台。

七、丰富学生活动,绽放童年幸福

1、开展 “诗意节日、精彩绽放”等综合实践活动,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新途径,坚定文化自信,弘扬爱国情怀。

2、 走进阅读。利用图书馆资源,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围绕各年级推荐书目,向学生推荐必读和选读书目,每天充分利用晨间、中午和课余时间引导学生静心读书,让学生在与经典、与大家和名师的对话中丰厚文化底蕴,汲取做人智慧。

3、节庆活动。创新形式,精心组织开展“学生活动节”、“体育”、“科技”一系列主题活动,使学生成长经历更多元,情感体验更丰富。鼓励学生参与、展示,使学校成为真正的童心乐园,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时时有表现的机会,处处有表演的舞台,天天有成功的体验。

 

分享到:
相关信息